骨肉分离 |
骨肉:指父母兄弟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
阿谀奉承 |
阿谀:用好听的话讨好人;奉承:恭维;讨好。巴结拍马;说恭维人的话;向人讨好。 |
铺张浪费 |
铺张:讲排场。过分地讲究排场;浪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 |
快马加鞭 |
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望风扑影 |
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 |
鸥鸟不下 |
鸥鸟不愿飞下来。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,加倍防范。 |
翻箱倒柜 |
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;形容彻底搜寻查看。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。 |
外圆内方 |
形容外表随和;内里刚直。圆:圆通;方:方正。 |
主忧臣劳 |
忧:忧患。君主有了忧患,臣下就要为他效力。 |
白日见鬼 |
大白天见到鬼。原比喻官府里清闲、冷落。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。 |
安于现状 |
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
推三阻四 |
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兢兢战战 |
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;战战:畏惧的样子。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。 |
溢于言表 |
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 |
废书而叹 |
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 |
喔咿儒睨 |
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 |
识字知书 |
谓有文化知识。 |
望而生畏 |
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昂藏七尺 |
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海底捞月 |
也作“水中捞月”、“海中捞月”。捞:捞取。从海中捞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费力气;根本达不到目的。 |
己溺己饥 |
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光前启后 |
犹“光前裕后”。 |
三十三天 |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龙驭上宾 |
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香火姻缘 |
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刻不容缓 |
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 |
亡命之徒 |
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依样画葫芦 |
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