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归鹿门山歌(唐·孟浩然)释义,解释
| 古诗文 | 夜归鹿门山歌(唐·孟浩然) | 
| 释义 | 夜归鹿门山歌(唐·孟浩然)   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①渡头争渡喧。 人随沙路②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 鹿门月照开烟③树,忽到④庞公栖隐处。 岩扉松⑦径⑥长寂寥⑤,惟有幽人夜来去。  评注 《王孟诗评》: 此诗为昔人所甚赏,尚非孟胜场,作手自辨。《批点唐诗正声》: 浩然作《鹿门歌》,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。《唐诗归》: 钟云:幽细之调,得此一转有力(“余亦乘舟”句下)。《唐诗解》: 此篇不加斧凿,字字超凡。《汇编唐诗十集》: 唐云:浅浅说去,自然不同,此老胸中有泉石。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》: 周珽曰:清彻,真澄水明霞。陈继儒曰:明月在天,清风徐引,一种高气,凌虚欲下。知此可读孟诗。《唐风怀》: 瑞符曰:窈然幽绝。《唐诗归折衷》: 吴敬夫云:“幽”之一字,非孟襄阳其谁与?然篇不多见,即此五十六字,亦足当诸家工百言。《唐诗笺要》: 韵事佳题,词不烦而意有馀,更妙在“庞公”不多铺张。《茧斋诗谈》: 句句下韵,紧调也。脉却舒徐。《网师园唐诗笺》: 入画(“余亦乘舟”句下)。《唐贤清雅集》: 幽秀至此,直是诗中精灵。《岘佣说诗》: 孟公边幅太窘,然如《夜归鹿门》一首,精幽绝妙,才力小者,学步此仲,参之李东川派,亦可名家。以下资料来源未详: 渔梁:地名,在河北省襄阳东。鹿门: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。庞公:庞德公、东汉隐士。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。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;山寺传来黄昏报钟,渡口喧闹争渡,两相对照,静喧不同。三、四句写世人返家,自去鹿门,殊途异志,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。五、六句写夜登鹿门山,到得庞德公栖隐处,感受到隐逸之妙处。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,心慕先辈。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,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,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。感情真挚飘逸,于平淡中见其优美,真实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