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唱三叹

yī chàng sān tàn
成语解释: 原指宗庙的乐曲;一个人唱;三个人赞叹应和。
成语出处: 先秦 荀况《荀子 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褒义
成语结构: 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 一,不能读作“yì”。
成语辨形: 唱,不能写作“昌”。
近义词: 字正腔圆 »、余音绕梁、绕梁三日 »
反义词: 驴鸣狗吠 »
成语例子: 他故作闲适,来掩盖他的失意,借这一唱三叹来发发牢骚。

词语分开解释

一唱 : 1.谓一声歌唱。
三叹 : 1.亦作"三叹"。 2.多次感叹,形容慨叹之深。

一唱三叹是什么意思

见“[[一倡三叹]]”。

国语辞典一唱三叹

一人唱而三人随著发出赞叹之声,予以应和。《文选.陆机.文赋》:「虽一唱而三叹, 固既雅而不艳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唱,发歌句者;三叹,三人从而叹之。」也作「三叹」、「一倡三叹」。

比喻诗文优雅宛转,韵味绵延。宋.苏轼〈和蔡景繁海州石室〉诗:「长篇小字远相寄,一唱三叹神凄楚。」也作「一倡三叹」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一唱三叹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