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浊言清的网络解释

行浊言清,中国成语,指行为污浊,言语倒很清高。多指言行不一。出自元代乔梦符《扬州梦》第四折:“杜牧之难折证,牛僧孺不志成,都一般行浊言清。”在句中作宾语,是形容性的成语。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行浊言清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
| 成语解释: |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。形容言行不一。 | 
|---|---|
| 成语出处: |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 | 
| 常用程度: | 一般成语 | 
| 感情色彩: | 贬义成语 | 
| 成语用法: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| 
| 成语结构: | 联合式成语 | 
| 产生年代: | 古代成语 | 
| 近义词: | 口蜜腹剑 » | 
| 反义词: | 言行一致 » | 
| 成语例子: | 杜牧之难折证,掉僧孺不志诚,都一般行浊言清。★元·乔孟符《扬州梦》第四折 | 

行浊言清,中国成语,指行为污浊,言语倒很清高。多指言行不一。出自元代乔梦符《扬州梦》第四折:“杜牧之难折证,牛僧孺不志成,都一般行浊言清。”在句中作宾语,是形容性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