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元使君舂陵行(唐·杜甫)释义,解释
古诗文 | 同元使君舂陵行(唐·杜甫) |
释义 | 同元使君舂陵行(唐·杜甫) 有序:览道州元使君结〈舂陵行〉,兼〈贼退后示官吏〉作二首。志之曰:「当天子分忧之地,效汉官良吏之目(效汉官良吏之日)(效汉朝良吏之目)(效汉朝良吏之日)。今盗贼未息,知民疾苦,得结辈十数公,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,万物吐气(万姓壮气),天下少安(天下小安),可得矣(可得已)。不意复见比兴体制,微婉顿挫之词。」感而有诗,增诸卷轴,简知我者,不必寄元(不必寄云)。 引用典故:长卿病 沧浪 印佩黄金斗 大庭 丹青 三太息 匡衡引经 遭乱发尽(一作遽)白,转衰病相婴(一作萦)。 沈绵盗贼际,狼狈江汉行。 叹时药力薄,为客羸瘵成。 吾人诗家秀(一作流),博采世上名。 粲粲元道州,前圣畏后生。 观呼舂陵作,歘见俊哲情。 复览贼退篇,结也实国桢。 贾谊昔流恸,匡衡常引经。 道州忧(一作哀)黎庶,词气浩纵横。 两章对秋月(一作水),一字偕(一作皆)华星。 至君唐虞际,纯(一作淳)朴忆(一作意)大庭。 何时降玺书,用尔为丹青①。 狱讼永(一作久)衰息,岂唯偃甲兵。 悽恻念诛求,薄敛近休明。 乃知正人意,不苟飞长缨。 凉飙振南岳,之子宠若惊。 色阻(一作沮)金印大,兴含沧浪(一作溟)清。 我多长卿病,日夕思朝廷。 肺枯渴太甚,漂泊公孙城。 呼儿具纸笔,隐几临轩楹。 作诗呻吟内,黑澹字攲倾。 感彼危苦词,庶几知者听。 评注 《唐诗归》: 钟云:“简知我者,不必寄元”,达甚!古人酬唱,往往如此。今人泛泛作人交诗者,又不得借口于此。谭云:老杜第一诗人,又是第一高人;人不第一,恐诗亦不能第一也(按:二段为序文之评)。钟云:是何等忧世惜才念头(“复览”二句下)!钟云:“不苟”二字可味。作忠臣廉吏,只为胸中有此二字(“不苟”句下)。 《䂬溪诗话》:杜云:“乃知正人意,不苟飞长缨”,可为深相知矣。 《杜臆》:诗题亦异。公作此诗,盖同声之应也。《诗序》云:“今盗贼未息,知民疾苦,云云,天下少安可待矣!”肝膈之言,一字一泪。……“乃知正人意,不苟飞长缨”,此篇中吃紧语,公与元之相契在此。 《杜诗说》:此诗前后皆自叙,自叙多言病,其筋节在“叹时药力薄”句,知作者全是借酒杯浇块磊也。 《读杜心解》:前以“叹时”二句领起,作身世双关语,隐然见民俗羸瘵日甚,无有能以救时药石,一起此沉痼者。“吾人”一段……只用“忧黎庶”三字,括尽(元结)两篇,而“秋月”“华星”,仍能兼表诗品也。“致君”一段、纯以虚运,言若结辈大用,何患古治不复。……故末段仍归到己心之思朝廷,因而作诗以达其苦情焉。 《杜诗镜铨》:《序》亦古劲。首末俱说自家,脱尽应酬套数。婉词令人汗下(“乃知”二句下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