韬光晦迹

tāo guāng huì jì
成语解释: 韬光:把才华隐藏起来;晦迹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。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成语出处: 《高僧传》:“释僧同,韬光晦迹,人莫能知,居寒山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
成语结构: 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韬光养晦 »
成语例子: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果为隐者,方韬光晦迹之不暇,安得知名?”

词语分开解释

韬光 : 1.敛藏光采。 2.比喻隐藏声名才华。 3.唐代名僧,蜀人,能诗,住杭州灵隐寺,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。穆宗长庆年间,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,后人名之韬光寺,亦省称韬光。
晦迹 : 把自己的形迹隐藏起来:晦迹山林。

韬光晦迹是什么意思

参见:[[韬光晦迹]],[[韬光晦迹]]

国语辞典

比喻隐藏才能,不露于外。《醒世恒言.卷四○.马当神风送滕王阁》:「单说著自古至今,有那一等怀才抱德,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,就比那奇珍异宝、良金美玉,藏于泥土之中。」也作「晦迹韬光」。

韬光晦迹的网络解释

韬光晦迹

比喻不显露才能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韬光晦迹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