铤而走险

tǐng ér zǒu xiǎn
成语解释: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。铤:快跑的样子;走险:奔赴险地。
成语出处: 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则其人也,不德则其鹿也,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
成语结构: 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 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成语辨形: 铤,不能写作“挺”。
成语辨析: ~与“逼上梁山”区别在于:~偏重于“走险”;指冒险行为;行为可以是好的;也可是坏的;“逼上梁山”偏重于“逼”;指被迫反抗采取的一种正义的行为。
近义词: 见义勇为 »、孤注一掷 »
反义词: 畏缩不前 »
成语例子: 碰了荒年,也少不了这班人,不然,闹出那铤而走险的,更是不得了了。 ★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成语谜语: 孕妇过独木桥
歇后语: 大肚子踩钢丝;鼻梁骨上推车子

词语分开解释

走险 : 1.奔赴险峻处;奔走于险峻之处。 2.冒险。

铤而走险是什么意思

铤而走险

指没有办法,只得冒险

国语辞典

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。《左传.文公十七年》:「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。」《明史.卷三三一.西域传三.乌斯藏大宝法王传》:「在官已无余积,必至苛敛军民,铤而走险,盗将复发。」也作「挺而走险」。近逼上梁山

铤而走险的网络解释

铤而走险:汉语成语

铤而走险:2017韩剧

铤而走险:董成鹏、欧豪主演犯罪电影

铤而走险是汉语成语,是指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。出自先秦左丘明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铤而走险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