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(唐·杜甫)释义,解释
古诗文 |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(唐·杜甫) |
释义 | 送重表侄王砅(一作殊。砅,力制切,履石渡水也。今作厉)评事使南海(唐·杜甫) 引用典故:得凤 剪髻 我之曾祖(一作老)姑,尔之高祖母。 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(王圭也)妇。 隋朝大业末,房杜①俱交友。 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。 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。 俄顷羞颇珍(一作颇羞珍),寂寥人散后。 入怪鬓发空,吁嗟为之久。 自陈剪髻鬟,鬻市充杯(一作酤)酒。 上云天下乱,宜与英俊厚。 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。 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九。 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人手。 下云风云合,龙虎一吟吼。 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。 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。 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。 夫人常肩舆,上殿称万寿。 六宫师柔顺,法则化妃后。 至尊均嫂叔,盛事垂不朽。 凤雏无凡毛,五色非尔曹。 往者胡作逆,乾坤沸嗷嗷。 吾客左(一作在)冯翊,尔家同遁逃。 争夺至徒步,块独委蓬蒿。 逗留热尔肠,十里却呼号。 自下所骑马,右持腰间刀。 左牵紫游缰,飞走使我高。 苟活到今日,寸心铭佩牢。 乱离又聚散,宿昔恨滔滔。 水花笑白首,春草随青袍。 廷评近要津,节制收英髦。 北驱汉阳传,南泛上泷舠。 家声肯坠地,利器当秋毫。 番禺亲贤领,筹运神功操。 大夫出卢宋(一作宗),宝贝休脂膏。 洞主降接武,海胡舶千艘。 我欲就丹砂,跋涉觉身劳。 安能陷粪土,有志乘鲸鳌。 或骖鸾腾天,聊(一作不)作鹤鸣皋。 评注 《王直方诗话》: 叙事如老杜《送表侄评事》云:“我之曾祖姑,尔之高祖母”,从头如此叙说,都无遗。其后忽云:“秦王时在坐,真气照户牖。”再论其事,他人不敢更如此道也。 《唐诗归》:钟惺云:前段不过叙中表戚耳,忽具一部开国大掌故,无头重之患。自“往者胡作逆”以下,只是乱离相依,饮食仆马细故,无端无委,无转无接,首尾不应,细大不论,胸中潦倒,笔下淋漓,非独诗,即看作一篇极奇文字亦可。自传叙事体,入诗奇,作起语尤奇(首四句下)。谭云:“真气到林薮”,“真气惊户牖”,一幽一爽。钟云:千载如生,是太史公传荆轲、鲁连笔意(“秦王”二句下)。 《杜臆》:前半篇叙述往事,曲折矫健,有太史公笔力。……“凤雏无凡毛”,转语得力。“飞走使我高”,语亦可笑;然上云“委蓬蒿”,“高”与“美”反相照。“右持腰间刀,左牵紫游缰”,左右隔联作对,句法新异。 《杜诗详注》:申涵光曰:此诗似传似记,声律中有此奇观,更足空人眼界。此夔州以后之诗,挥酒任意而出之者,如“寂寥人散后,入怪鬓发空”,乃隔句呼应;“右持腰间刀,左牵紫游缰”,乃隔联斜对,与秦蜀诸诗,谨严融洽者,固不同也。 《放胆诗》:《新唐书》载王圭母李氏语,与此诗不合,亦无陶母剪发事。而公诗云云,不应不实,始知国史或有缺讹,而诗史信为可据也。至其起句老气横九州,真诗中巨灵手。 《唐诗别裁》:传志体作诗,真大手笔。倒补“秦王”二句,史公能有此笔法(“秦王”二句下)。“凤雏句”,接入评事(“凤雏”句下)。“左”“右”字,参差变化。(“右持”二句下)。因交趾有丹砂,故以游仙意作结,亦送人一体(“我欲”六句下)。 《读杜心解》:是诗滔滔莽莽,如云海蜃气,不得以寻常绳尺束量之。 《杜诗镜铨》:李云:前半太史公得意之文,后半亦直叙,如长江出蜀,当看其一往浩瀚。李云:真如钜鹿之战,读之神王(“子等”八句下)。通首两韵倒底,与《大食刀歌》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