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下曲(唐·李贺)释义,解释

古诗文 塞下曲(唐·李贺)
释义
塞下曲(唐·李贺)  
题注:《乐府》诗作三首
胡角引北风,蓟门白于水。
天含青海道,城头月千里。
露下旗濛濛,寒金鸣夜刻。
蕃甲锁蛇鳞,马嘶青冢白。
秋静见旄头,沙远席羁(一作萁)愁。
帐北天应尽,河声出塞流。
评注
《唐诗品汇》
刘云:悲壮卓绝(“胡角”二句下)。
《李长吉集》
黎简:昌谷善用“千里”字,然至双字辄不佳,如“遥遥空”、“碎碎堕”等字皆太作意。
《昌谷集注》
此为塞下征人作也。风寒月皎,露静星明。当此刁斗精严,传筹不息。亦正惟蕃甲蛇鳞,马嘶青冢,时时窥伺上国尔。故秋静见旄头之星,即不得不坐卧羁愁之席。因念帐北之天,合有尽时;顾乃河流绕塞,邈无涯际。千古此外患内优,积成征人怨很,谓之筒哉!
《秋窗随笔》
长吉善用“白”字,如“雄鸡一声天下白”、“吟诗一夜东方白”、“蓟门白于水”、“一夜绿房迎白晓”、“一山唯白晓”,皆奇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