誓同生死

shì tóng shēng sǐ
成语解释: 立誓同生共死。形容十分密切,不可拆散。
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,各不更改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关系密切
成语结构: 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同生共死 »
成语例子: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1回:“尤通长咬金五岁,就拜为兄,咬金为弟,拈香八拜,誓同生死,患难扶持。”

词语分开解释

生死 : 1.生和死;生或死。 2.偏指死。 3.用以表示坚决。犹死活。 4.偏指生;永生。 5.使生或死。 6.特指使人死而复生。 7.谓视如生死大事。 8.谓相互间彼生我死,不可调和。 9.佛教谓流转轮回。后道教亦用之。

誓同生死是什么意思

誓同生死

立志同生共死。形容十分密切,不可拆散

国语辞典

决心同生共死。形容关系密切,不可拆散。《醒世恒言.卷二八.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「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,各不更改。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,尚可挽回前失。」《隋唐演义.第五二回》:「三则单雄信是义盟之首,誓同生死,安忍轻抛。」

誓同生死的网络解释

誓同生死是一个汉语成语。拼音是shì tóng shēng sǐ,解释是誓:立誓。指发誓同生共死。形容关系密切,不能拆散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誓同生死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