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惠师(唐·韩愈)释义,解释
| 古诗文 | 送惠师(唐·韩愈) |
| 释义 | 送惠师(唐·韩愈) 押真韵 题注:愈在连州,与释景常、元惠游。惠师即元惠也。 引用典故:啼舜妇 沈楚臣 闻韶 西方教 惠师浮屠者,乃是不羁人。 十五爱山水,超然谢朋亲。 脱冠剪头发,飞步遗踪尘。 发迹入四明,梯空上秋旻。 遂登天台望,众壑皆嶙峋。 夜宿最高顶,举头看星辰。 光芒相照烛,南北争罗陈。 兹地绝翔走,自然严且神。 微风吹木石,澎湃闻韶钧。 夜半起下视,溟波衔日轮。 鱼龙惊踊跃,叫啸成悲辛。 怪气或紫赤,敲磨共轮囷。 金鸦既腾翥,六合俄清新。 常闻禹穴奇,东去窥瓯闽。 越俗不好古,流传失其真。 幽踪邈难得,圣路①嗟长堙。 回临浙江涛,屹起高峨岷。 壮志死不息,千年如隔晨。 是非竟何有,弃去非吾伦。 凌江诣庐岳,浩荡极游巡。 崔崒没云表,陂陀浸湖沦。 是时雨初霁,悬瀑垂天绅。 前年往罗浮,步戛南海漘。 大哉阳德盛,荣茂恒留春。 鹏鶱堕长翮,鲸戏侧脩鳞。 自来连州寺,曾未造城闉。 日携青云客,探胜穷崖滨。 太守邀不去,群官请徒频。 囊无一金资,翻谓富者贫。 昨日忽不见,我令访其邻。 奔波自追及,把手问所因。 顾我却兴欢,君宁异于民。 离合自古然,辞别安足珍。 吾闻九疑好,夙志今欲伸。 斑竹啼舜妇,清湘沈楚臣。 衡山与洞庭,此固道所循。 寻崧方抵洛,历华遂之秦。 浮游靡定处,偶往即通津。 吾言子当去,子道非吾遵。 江鱼不池活,野鸟难笼驯。 吾非西方教,怜子狂且醇。 吾嫉惰游者,怜子愚且谆。 去矣各异趣,何为浪沾巾。 评注 《黄氏日钞》: 皆叙其游历胜概,终律之以正道。 《后村诗话》:唐僧见于韩集者七人,惟大颠、颖师免嘲侮。高闲草书颇得贬抑。如惠、如灵、如文畅、如澄观,直以为戏笑之具而已。 《批韩诗》:何焯曰:山水一篇之骨(“十五”句下)。)。写景奇壮(“六合”句下)。汪琬曰:历叙山水之趣,错落入古(“鲸戏”句下)。朱彝尊曰:历叙名山之游,挨次铺叙,下语炼净。 《初白庵诗评》:通篇写其爱山水,游踪或已到,或未到,序次变化错落。查晚晴曰:通篇以好游为旨,妙在中间将连州隔断,便如砥柱中流,波涛上下,前是已游,后是未历,忽作一顿。诗格亦正宜尔尔。 《韩柳诗选》:“爱山水”是一诗眼目,历叙谙山水极见笔法。 《评注韩昌黎诗集》:此诗下语极炼,擒字极净。即气势壮勇,亦不减《送灵师》一首。 《韩诗臆说》:“不羁”二字,是一篇主脑(“乃是”句下)。惠之高处是爱山水,故四明、天台、禹穴、浙涛、庐岳、罗浮,以此追述,而终之以衡山、嵩、华也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