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高三十五书记(唐·杜甫)释义,解释
古诗文 | 送高三十五书记(唐·杜甫) |
释义 | 送高三十五书记(唐·杜甫) 题注:高适,渤海人。解褐为封丘尉,不就。客游河西,哥舒翰奇之,表为书记。 崆峒小麦熟,且(一作吾)愿休王师。 请公问主将,焉用穷荒为①。 饥鹰未饱肉,侧翅随人飞。 高生跨鞍马,有似幽并(一作并州)儿。 脱身簿尉中,始与捶楚②辞。 借问今何官,触热向武威。 答云(一作言)一书记,所愧国士知。 人实不易知,更(一作尤)须慎其仪(一作宜)。 十年出幕府,自可持旌麾(一作旗)。 此行既特达,足以慰所思③。 男儿功名遂,亦在老大时。 常恨结驩浅,各在天一涯。 又如参与商,惨惨中肠(中肠安不)悲。 惊风吹(一作飘)鸿鹄,不得相追随。 黄尘翳沙漠,念子何当(一作时)归。 边城有馀力,早寄从军诗。 评注 《唐诗镜》: 肝胆批露,语气壮往有馀。 《杜臆》:起四句云:“愿休王师”、“焉用穷荒”,才是正论。故知前首(按指《投赠哥舒开府翰》)赞翰非由衷语也。“主将”即翰也。高系相知。故送别诗悃款周悉,用情特至。 《义门读书记》:无穷转变起伏。……“何当时”、“有馀力”应“休王师”无迹(“念子”二句下)。 《杜诗详注》:天宝之乱,由当时黯武所致,公已先见其兆矣。高为书记,军事皆得参谋,故以休兵息民告之。《赠哥舒馀》诗先从朝庭发端,《寄高书记》诗先从主将发端、起局正大。末结送别之意。方聚而散,故恨“结欢”之浅,别难复聚,又有“参商”之感。“惊风”二句,己不得往;“黄尘”二句,高不能来,寄诗以相慰。“从军诗”,仍应记室交情。 《读杜心解》:送高入哥舒幕也。送幕客而带及主将,入手得体。且设为商榷之词,以讽穷兵之失,其味油然而长。“饥鹰”以下”、入高书记。哀其志,叙其行,戒其慎周旋,祝其大建树:凡四层。末段十句,见送之之情。……通直看来,时事忧危之情,朋友规切之谊,临歧颂祷赠处执别之忱,德然具见于此诗。 《唐宋诗醇》:送书记,却从主将发端,设为商略,以讽穷兵之非,立言有体;中陈规戒,末致缠绵,词意并到。 《杜诗镜铨》:蒋云:惯截取中幅语作起句,最见突兀。先作一比(“饥鹰”句下)。张云:写高从戎装刺,似赞似嘲(“高生”二句下)。问答亦本乐府体(“借问”二句下)。观诗直有家人骨肉之爱,公于同时诸诗人,无不惓惓如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