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无全牛

mù wú quán niú
成语解释: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
成语出处: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说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褒义成语
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结构: 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游刃有余 »
成语例子: 谢觉哉《不惑集·目无全牛》:“我们称赞人会办事,常说他‘目无全牛’。”
成语谜语:

词语分开解释

全牛 : 1.完整的牛。《庄子.养生主》:"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;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,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"后用以喻技艺熟炼,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

目无全牛是什么意思

目无全牛

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,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(“全牛”),三年之后,技艺大进,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,而看不到全牛。后因以“目无全牛”比喻技艺精湛纯熟。典出《庄子·养生主》

国语辞典

庖丁初次宰牛时,所见的是牛的身体,几年后技术纯熟,宰牛时,已不注意牛的外形。典出《庄子.养生主》:「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」比喻技艺纯熟高超。唐.杨承和〈邠国公功德铭〉:「操利柄而目无全牛,执其吭如刍豢悦口。」也作「目牛无全」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目无全牛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