灭虢取虞是什么意思
鲁僖公五年(公元前655年),晋献公假道虞国,出师伐虢国。灭虢后,又回师灭掉虞国。后以"灭虢取虞"为典故,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﹐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。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灭虢取虞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
成语解释: |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。 |
---|---|
成语出处: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5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顺流之势,水陆并进,并吞东吴,此‘灭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 |
常用程度: | 常用成语 |
感情色彩: | 中性成语 |
成语用法: | 连动式;作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 |
成语结构: | 连动式成语 |
产生年代: | 古代成语 |
近义词: | 假道灭虢 » |
成语例子: | 今先定西蜀,乘顺流之势,水陆并进,并吞东吴,此“灭虢取虞”之道也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一十五回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