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台(先秦·诗经)释义,解释

古诗文 灵台(先秦·诗经)
释义
灵台(先秦·诗经)  
《灵台》,民始附也。文王受命,而民乐其有灵德,以及鸟兽昆虫焉。
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
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(一章)
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
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。(二章)
麀鹿濯濯,白鸟翯翯。
王在灵沼,于牣鱼跃。(三章)
虡业维枞,贲鼓维镛。
于论鼓钟,于乐辟廱。(四章)
于论鼓钟,于乐辟廱。
鼍鼓逢逢,矇瞍奏公。(五章)
鹿
评注
《毛诗注疏》
灵台》,民始附也。文王受命,而民乐其有灵德,以及鸟兽昆虫焉。民者,冥也。其见仁道迟,故于是乃附也。天子有灵台者,所以观祲象,察气之妖祥也。文王受命,而作邑于丰,立灵台。《春秋传》曰:“公既视朔,遂登观台以望,而书云物,为备故也。”灵台,杜预注《左传》云:“灵台在始平鄠县,今属京兆府所管。”昆,古门反,郑注《礼记》云:“明也。”虫,直弓反,本或作“虫”,非。冥,亡丁反。冥冥,无知貌。《字林》云:“幽也。”又亡定反。祲,子鸩反,阴阳气相侵,渐成祥。观,古乱反。下“观台”、“节观”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