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义勇为

jiàn yì yǒng wéi
成语解释: 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
成语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结构: 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 为,不能读作“wèi”;见,不能读作“xiàn”。
成语辨析: ~和“急公好义”;都含有“做符合正义的事情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~偏重在“勇为”;即“勇敢地去做”;常用于“见到正义的事情的具体场合”;“急公好义”偏重在“急公”;即“热衷于公益”方面。
近义词: 急公好义 »、挺身而出 »
反义词: 袖手旁观 »、见利忘义 »、见义不为
成语例子: 见义勇为真汉子,莫将成败论英雄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四回)
成语谜语: 参观抗联事迹

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

见义勇为

意识到是正义之举就大胆去做

国语辞典

语本《论语.为政》:「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」遇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应该奋勇的去做。《宋史.卷三一九.欧阳修传》:「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」近当仁不让,义不容辞反见死不救,袖手旁观,趁火打劫

见义勇为的网络解释

见义勇为:汉语词语

见义勇为:法律术语

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。见到义、勇而为之。义,比小我更高尚的真善美;勇,从头到脚(穿)有坚硬的盔甲的虫、在充满力气推动下的行为。所以,见义勇为核心便是勇敢:

勇敢地做就是做了一些非常不容易的事情,要有勇气才能办到,即常人不太能忍受或者成功概率比较低的事情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见义勇为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