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蜮伎俩

guǐ yù jì liǎng
成语解释: 蜮: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影来害人的怪物;鬼蜮:指阴险害人的人;伎俩:卑劣的手段。比喻居心不良、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。
成语出处: 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妖妇进资甚巨,而贪婪无厌,鬼蜮伎俩,愈出愈奇,真有令人发指者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贬义成语
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成语结构: 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 近代成语
成语正音: 伎,不能读作“zhī”。
成语辨形: 伎,不能写作“技”。
近义词: 阴谋诡计 »、居心叵测 »、心怀鬼胎 »
反义词: 光明正大 »、光明磊落 »、襟怀坦白 »
成语例子: 这般胥役棍徒,但知鹜利,不知畏法,逞其鬼蜮之伎俩,则法令亦有时而穷。(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四回)

词语分开解释

鬼蜮 : ①鬼怪。 ②阴险害人的:~伎俩。
伎俩 : 不正当的手段:骗人的~。

鬼蜮伎俩是什么意思

鬼蜮伎俩

蜮是一种名叫短狐的虫。指鬼蜮能害人。比喻作恶之人以阴险的手腕陷害他人

今天,群众的觉悟提高了,已经识破了他们这种鬼蜮伎俩,因此,尽管他们花言巧语,蒙混视听,还是无济于事

国语辞典

蜮,传说中能含沙射影来害人的怪物。此指暗中伤人的阴险手段。如:「他看起来挺老实的,没想到尽使些鬼蜮伎俩来害人。」也作「鬼魅伎俩」。近卑劣手段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鬼蜮伎俩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