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置干戈

dào zhì gān gē
成语解释: 倒着藏放兵器,表示不再打仗
成语出处: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殷事已毕,偃革为轩,倒置干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”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动宾式;作谓语;表示不再打仗
成语结构: 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倒载干戈 »
成语例子: 老百姓都希望统治者倒置干戈

词语分开解释

倒置 : 1.亦作"倒寘"。 2.颠倒过来。指事物所处的状况与正常的相反,如事物在顺序﹑方位﹑道理等方面的颠倒。 3.犹言倒映。
干戈 : 泛指武器,比喻战争:~四起ㄧ大动~ㄧ化~为玉帛。

倒置干戈是什么意思

亦作"倒载干戈"。 国语辞典

把兵器收起来,不再打仗。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:「殷事已毕,偃革为轩,倒置干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」也作「倒载干戈」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倒置干戈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