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躲西跑

dōng duǒ xī pǎo
成语解释: 躲:躲藏,避开。形容四处逃散,分头躲藏。形容极为惊慌。
成语出处: 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回:“这番遇了秦叔宝,里外夹攻,杀得东躲西跑,南奔北窜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惊慌
成语结构: 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 近代成语
近义词: 东躲西藏 »、东躲西逃
成语例子: 〖示例〗他被打得东躲西跑的。

东躲西跑是什么意思

东躲西跑

四处逃散,分头躲藏。形容极为惊慌

这番遇了秦叔宝,里外夹攻,杀得东躲西跑,南奔北窜。——《隋唐演义》

国语辞典

四处逃跑、躲避。形容害怕至极,避之唯恐不及。《隋唐演义.第五回》:「前时这干强徒,倚著人多,把一个唐公与这些家逼来逼去,甚是威风。这番遇了秦叔宝,里外夹攻,杀得东躲西跑,南奔北窜。」也作「东躲西逃」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东躲西跑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