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夷不惠

bù yí bù huì
成语解释: 夷:指伯夷;惠:指柳下惠。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。比喻折衷而不偏激。
成语出处: 汉 扬雄《法言 渊蹇》:“不屈其意,不累其身,曰:‘是夷惠之徒欤?’曰:‘不夷不惠,可否之间也。’”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中庸温和
成语结构: 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中庸之道 »
成语例子: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李宏》:“乡人共送之,元无心就行,因共酣饮月馀不去。刺史使人谕之,仲元遂游奔不之官。惟扬雄重之曰:不夷不惠。”

词语分开解释

不夷 : 1.不悦。 2.复姓。宋罗泌《路史》谓微子后有不夷氏。
不惠 : 1.不顺。 2.不仁德;无德行。 3.不聪明,愚笨。惠,通"慧"。 4.谓白痴。

不夷不惠是什么意思

殷末伯夷,坚持不仕周朝;春秋·鲁国·柳下惠,三次被罢官而不去。不夷不惠谓折中而不偏激。

国语辞典

不学伯夷也不学柳下惠。指行事持平而不偏激。汉.扬雄《法言.渊骞》:「不夷不惠,可否之闲也。」《后汉书.卷六一.黄琼传》:「盖君子谓伯夷隘,柳下惠不恭,故传曰:『不夷不惠,可否之闲。』」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不夷不惠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