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

bù tàn hǔ xué,ān dé hǔ zǐ
成语解释: 探:探测;安:怎么。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成语出处: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:“贫贱难可居,脱误有功,富贵可致,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”
常用程度: 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分句;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
成语结构: 复句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 »
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

同"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"。 国语辞典

(谚语)​不深入险境,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。《三国志.吴书.卷五四.吕蒙传》:「蒙曰:『贫贱难可居,脱误有功,富贵可致。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』」也作「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」。
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的网络解释
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

不进老虎洞,就捉不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,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。同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