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面书生

bái miàn shū shēng
成语解释: 白面:形容白净;书生:念书人。①形容年纪轻、知识浅薄、阅历不深的读书人。②也泛指相貌姣好、白净的年轻读书人。
成语出处: 《宋书 沈庆之传》:“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有济?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人阅历少或泛指书生
成语结构: 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 生,不能读作“sēnɡ”。
成语辨形: 生,不能写作“声”。
近义词: 文弱书生 »
反义词: 彪形大汉 »
成语例子: 雪儿呵,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。(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二出)
成语谜语: 白脸读书郎
歇后语: 扮秀才的没卸装

白面书生是什么意思

白面书生

指年纪轻见识浅,缺乏实际锻炼的读书人

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——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

国语辞典

年轻俊秀,而缺乏经验的读书人。《宋书.卷七七.沈庆之传》:「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」《三国演义.第三五回》:「若孙干、糜竺辈,乃白面书生,非经纶济世之才。」也作「白面书郎」。

白面书生的网络解释

白面书生是一个汉语词汇,意思是一种说法是年纪轻、知识浅薄、阅历不深的读书人;另一种是指相貌较好、白净的年轻读书人。语出《晋书》。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白面书生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