败军之将

bài jūn zhī jiàng
成语解释: 打了败仗的将领。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。
成语出处: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闻败军之将,不可以言勇;亡国之大夫,不可以图存。”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失败之人
成语结构: 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近义词: 手下败将
反义词: 常胜将军 »
成语例子: 败军之将,荷蒙厚恩,无可以报,愿施犬马之劳,不须张弓只箭,径取成都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三回)

词语分开解释

败军 : 1.战败的军队或士兵。 2.战败;打败仗。

败军之将是什么意思

败军之将

打了败仗的将领。比喻没有资格谈论什么是勇敢

范蠡曰:“臣闻亡国之臣,不敢语政,败军之将,不敢语勇。”——《吴越春秋》

国语辞典

语本《礼记.射义》:「贲军之将,亡国之大夫,与为人后者,不入;其余皆入。」指战败的将领。《史记.卷九二.淮阴侯传》:「臣闻败军之将,不可以言勇。」《汉书.卷三四.韩信传》:「广武君辞曰:『臣闻「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,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。」若臣者,何足以权大事乎!』」
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败军之将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