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心情、志趣、抱负等。
例胸襟开阔。
英mind;
⒈ 亦作“胸衿”。
⒉ 犹胸境。指心情、志趣、抱负等。
引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引 晋 刘伶 《北芒客舍》诗:“长笛响中夕,闻此消胸衿。”
南朝 宋 谢灵运 《入道至人赋》:“超埃尘以贞观,何落落此胸襟。”
唐 李白 《赠崔侍御》诗:“洛阳 因 剧孟,託宿话胸襟。”
唐 顾况 《酬房杭州》诗:“故人牧 餘杭,留我披胸衿。”
《封神演义》第四九回:“此人名为闲士,腹内必有胸襟。”
魏巍 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二四章:“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,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,给了她很深的印象。”
⒊ 犹胸怀。指心里头。
引《南齐书·竟陵王子良等传论》:“情伪之事,不经耳目,忧惧之道,未涉胸衿。”
《南史·文学传·颜协》:“而胸衿夷坦,有士君子之操焉。”
唐 杜甫 《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》诗之三:“虚徐五株态,侧塞烦胸襟。”
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辅国贤相厥号 须达多,善几策於胸衿,洞时机於即代。”
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双订》:“旷充眼界惟观海,盪涤胸襟是听潮。”
丁玲 《韦护》第一章四:“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。”
⒋ 犹臆测。
引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此乃诗书所载,非擅胸襟。”
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自 贺隐 物故,率由胸襟,加以骋辩陵人,又多矜伐,为识者所鄙。”
⒌ 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。
引梁斌 《播火记》四十:“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,眼睛对着月光,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。”
邹荻帆 《星汉灿烂·红花绿叶扶》:“体育馆好像一个穿着天青色春装的少女,把花枝佩带在胸襟。”
⒈ 胸前的衣襟。
例如:「她把他送的别针,别在胸襟上。」
⒉ 心中、心里头。南朝陈·徐陵〈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〉:「势力无扰于胸襟,行藏不概于怀抱。」唐·杜甫〈赠司空王公思礼〉诗:「胸襟日沉静,肃肃自有适。」也作「胸怀」。
⒊ 思想境界。指志趣、气度、抱负等。唐·李白〈赠崔侍郎〉诗:「洛阳因剧孟,托宿话胸襟。」也作「胸怀」 。
引《封神演义·第四十九回》:「此人名为闲士,腹内必有胸襟。」
近怀抱 襟怀 气量 胸宇
英语lapel of jacket, heart, aspiration, vision
德语geistiger Horizont, weitherzig (Adj)
法语sein, coeur, revers de veste, aspiration, vision
1.游客还可以欣赏澳大利亚境内的各种珍禽奇兽、奇花异草,享受这里充足的阳光和宜人的气候。结识富有情趣、和蔼友善、胸襟宽广的澳洲人。
2.游客还可以欣赏澳大利亚境内的各种珍禽奇兽、奇花异草,享受这里充足的阳光和宜人的气候。结识富有情趣、和蔼友善、胸襟宽广的澳洲人。
3., 一滴水,投向大海深隧的怀抱;一棵草,点缀原野广阔的胸襟;一片云,徜徉蓝天博大的爱抚;一个爱睡懒觉的人,在十月的第一天睁开眼不忘祝您国庆快乐!
4., 只字片语间可见,兼容并包的开阔胸襟,只字片语间,可见忧国忧民之情怀,只字片语间,可见其雄心,可见其胸有沟壑百万兵,安邦定国凌云志。
5.隐藏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襟。菲茨杰拉德
6.草原纵横千里,裸露的是自个广大的胸襟。人类拦江筑坝,展示的是自个豪放的气势。
7.宽容,是一种坦荡,可以无私无畏,无拘无束,无尘无染。宽容,是一种豁达,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,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,延续和升华。宽容有度,宽容无价,宽以待人,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。
8.他光风霁月的开阔胸襟,令人敬仰。
9.唯有“兼听”,才能以包容豁达的胸襟冷静应对甘言,洗耳恭听忠言,在理性的思辨中接近事实真相、广纳民意智慧、找准成功路径。
10.他光风霁月的开阔胸襟,令人敬仰。